青秀区中山街道:人大代表办实事,普法课堂惠邻里

7月25日,南宁市青秀区中山街道新兴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以下简称站点)邀请社区挂点律师,开展了一场以“邻里纠纷法律解读”为主题的普法课堂。30余名居民坐在一起,聆听律师的普法讲解,往日里憋在心里的“堵心事”,渐渐有了清晰的解决路径。
代表牵线搭课堂,法律干货送到家。“这些邻里矛盾看着小,处理不好就容易积怨。”参与活动的城区人大代表梁言一早便来到现场,和居民们拉起了家常。他告诉大家,前期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漏水、噪音、公共空间占用等问题是社区的“高频纠纷点”,不少居民遇到事儿不知道找谁、不懂怎么依法维权,于是新兴苑站点专门邀请了挂点律师廖律师来普法,助力居民明晰维权路径,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提倡依法维权。
律师采取“案例解剖+法条对照”的沉浸式教学法,极大激发居民学法兴趣。曹少娟摄
课堂上,廖律师结合居民身边的真实案例,把《民法典》中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拆成“大白话”:“楼道是公共空间,私自堆放杂物不仅影响通行,还违反消防法,可向社区或有关部门反映。”律师讲得实在,代表在一旁不时补充,帮着居民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门道”,现场互动频频,笑声掌声不断。
你问我答解疑惑,依法维权心里亮。“我家楼下广场舞音乐太吵,说了好几次都没用,能起诉吗?”居民李阿姨将心中的疑惑提了出来。“你们可先试试和舞队约定时间,保留好录音证据,实在不行可找社区调解,再不行还有法律兜底。”廖律师建议,“根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夜间噪音超标可报警,咱们依法维权有底气。”
在你一言我一语的问答中,居民们心里的“疙瘩”慢慢解开。看到大家收获满满,参与活动的人大代表也乐在其中:“能把法律知识送到居民手上,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履职的意义。”
常态普法不止步,法治社区共守护。这场接地气的普法课堂,是新兴苑社区站点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山街道人大工委始终推动代表下沉社区,通过“立法民意直通车”等载体,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普法重点,让法律条文从“纸上”走到“生活中”。
新兴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社区站点将充分发挥好进站点的警官、法官、检察官和司法助理员“三官一员”懂法律懂业务的优势,针对物业纠纷、家庭矛盾等主题开展系列普法活动,赋能基层治理,让法治意识在居民心里生根发芽,让邻里之间的“烦心事”越来越少,“暖心事”越来越多。(曹少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